分享
時隔多年,全球光伏巨頭為何突然再發(fā)起“專利戰(zhàn)”?
1月15日,韓國光伏企業(yè)韓華(Qcells)宣布,已向幾家未經(jīng)其同意使用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的全球主要制造商發(fā)出了專利侵權通知函。......
1月15日,韓國光伏企業(yè)韓華(Qcells)宣布,已向幾家未經(jīng)其同意使用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的全球主要制造商發(fā)出了專利侵權通知函。
據(jù)悉,韓華此次宣布被侵權的技術是LECO技術,又稱激光增強接觸優(yōu)化技術。該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激光燒結技術,用于改善太陽能電池中金屬電極與硅片之間的接觸,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,降低制造成本。
資料顯示,LECO技術由德國光伏設備供應商 Cell Engineering于2016年開發(fā),最初該技術是被應用在鋁背場(BSF)電池領域。2018年,韓華和Cell Engineering合作,不斷改進該項技術,后來LECO技術逐步應用到了PERC和TOPCon電池領域。
2022年10月,韓華收購了Cell Engineering,也獲得了LECO技術的專利。
韓華在公告中表示:“已要求全球太陽能制造商停止制造、使用、提供銷售、銷售和營銷或進口使用 LECO 技術的產(chǎn)品”,并表示“愿意與簽訂專利許可協(xié)議的各方獨家分享LECO技術的好處?!?/span>
此外,韓華也透露其計劃繼續(xù)調查,以查出其他侵犯該項專利技術的企業(yè),同時也會發(fā)出警告信。
韓華專利戰(zhàn):從PERC到TOPCon
韓華上一次對外主動公開發(fā)起專利戰(zhàn)還是6年前——2019年,僅一年時間,韓華就“挑釁”了中國兩大光伏龍頭——隆基綠能、晶科能源。
2019年3月,韓華宣布其美國子公司、德國子公司已分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(ITC)、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,以及德國杜塞爾多夫地區(qū)法院指控隆基綠能、晶科能源以及REC Group對其存在專利侵權行為。
韓華表示,上述3家光伏企業(yè)在各自的電池產(chǎn)品中非法使用了其專利鈍化技術,其主要針對的是PERC電池產(chǎn)品。
2022年,天合光能在其官網(wǎng)發(fā)布公告稱,韓華在德國對天合光能三款已退市組件TSM-325DD06M.05(II)、TSM-390DE09.05和TSM-375DE08M.08(II))申請臨時禁令,聲稱這些產(chǎn)品侵犯其PERC專利權。
對此,天合光能直言“韓華的主張沒有任何依據(jù),與事實不符”。
從結果上看,韓華發(fā)起的這一系列專利戰(zhàn)最終以“和解”為主。
2023年9月15日,隆基綠能發(fā)布公告稱其收到法國巴黎法院的撤訴決定,并表示其與韓華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專利訴訟程序均已終結;而韓華與晶科之間的專利糾紛,僅在德國獲勝,在其他國家并未獲得支持;還是在2023年,韓華與天合光能之間涉及PERC的專利糾紛最終達成了和解。
此次,時隔多年后,韓華再次發(fā)起的專利戰(zhàn)已是TOPCon系列專利糾紛中最新的案件。
隨著TOPCon逐漸成為主流的光伏技術,與之相關的專利糾紛案件也增長了許多。僅2024年一年的時間,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、晶科能源、First Solar、Maxeon等企業(yè)均已分別在維護TOPCon的技術專利方面有所行動。
再次發(fā)起專利戰(zhàn),或為“護食”
數(shù)字新能源DataBM.com一直認為,專利之爭表面似乎是技術專利權之戰(zhàn),實際上是企業(yè)對光伏市場的爭奪。韓華此時再度發(fā)起專利戰(zhàn)或許也是如此。
2023年下半年,由于韓國國內市場需求疲軟,韓華先后分別暫停了其位于韓國陰城的2.9GW和3.5GW的組件工廠,并對韓國鎮(zhèn)川年產(chǎn)5GW電池和2.9GW組件的工廠進行了減產(chǎn)。
緊接著在2024年2月,韓華又宣布決定退出澳大利亞市場;2個月后,2024年4月,韓華宣布終止其在中國的太陽能光伏業(yè)務,于2024年6月30日起永久關閉其位于中國江蘇的啟東工廠。
韓華上述一系列動作的背后,僅有一個目的——全力押注美國。
在拋棄韓國市場的同時,韓華就已開始在美國市場各種“重拳出擊”。先是豪擲25億美元在美佐治亞州巴托縣建設一個工業(yè)綜合體,用于生產(chǎn)太陽能硅錠、硅片、電池和組件;而后又砸30億美元扶持RCE重啟美國硅料工廠;2024年又參與組建了美國第一個太陽能回收聯(lián)盟……
然而,韓華全力赴美這條路走得并不順利。
首先是在財務方面,根據(jù)BusinessKorea報道稱,韓華2024年上半年營業(yè)虧損2,771億韓元(約13.99億元人民幣,1元人民幣=198.18元韓元)。其中,第一季度虧損了1,853億韓元,第二季度虧損了918億韓元。
另一方面,韓華豪擲30億扶持的REC 美國硅料工廠在重啟3個月后無奈再次宣布停產(chǎn),其原因是因為“主要由反應堆后產(chǎn)品精加工和處理系統(tǒng)造成的”雜質問題未得到解決。
與此同時,REC表示在美國境內不再運營多晶硅業(yè)務。這對于急于用REC摩西湖工廠出產(chǎn)的硅料為其佐治亞州電池組件工廠供貨的韓華來說,無疑是又一次重大打擊。
而在疲于解決自身一堆麻煩的同時,韓華還要面對的是來自世界各地光伏企業(yè)對美國這塊“肥肉”市場的加速搶食,韓華大概率是急了!
如今的韓華可謂是“外有強敵,內有憂患”。如此一來,其還想要緊緊抓住自己的市場,專利戰(zhàn)不失為阻滯對手布局速度的有效手段之一。
閱讀余下全文
